中國基金報記者 李樹超
2023年新年伊始,已有兩家基金公司新增注冊資本金。
繼南華基金后,1月10日,西藏東財基金發布增加注冊資本的公告,公司注冊資本由8億元增加至10億元,公司增資后,東方財富證券仍為該公募的全資股東,持股比例100%。據記者統計,近一年以來累計有9家基金公司10次增加資本金,部分中小公募成立以來已經多次增資。
業內人士對此表示,資本金消耗、股東結構變更、發力新興業務等因素,是部分公募管理人增資的主要原因。由于成立時間較晚,管理規模不大,中小基金公司往往會出現無法實現盈虧平衡、經營出現困難的情況,但基金行業的分化現象并不意味著中小公司沒有發展機會,通過打造更好的長期投資業績和特色化業務條線等,都是中小公募“彎道超車”的契機。
1月10日,西藏東財基金發布公告稱,經西藏東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東決定,公司注冊資本由人民幣8億元增加至人民幣10億元,本次增資后,公司股權結構為,東方財富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比例100%,出資金額10億元。
針對該項事宜,西藏東財基金已完成本次增加注冊資本事項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,并按規定向監管部門備案。
國家企業信用公示系統數據顯示,西藏東財基金已于2023年1月6日,完成了注冊資本變更和投資人變更,注冊資金從8億元增至10個億,東方財富證券仍是公司的全資股東。
公開資料顯示,西藏東財基金成立于2018年10月26日,是由東方財富證券全資設立的子公司,目前成立已經超過四年時間。
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增加注冊資本,是西藏東財基金成立以來的第三次增資:西藏東財基金成立時的注冊資本是2個億;2020年9月,注冊資本金從2億元增至4個億;2021年7月,再度增資到8億元;此次2023年1月的增資,則將資本金從8億元再度增至10個億。
近一年公募10次增加注冊資本
基金行業兩極分化嚴重
據記者統計,算上西藏東財基金,近一年以來共發生了10次公募基金公司增加注冊資本的情況,涉及到南華基金、易米基金、瑞達基金等9家基金管理人,國融基金近一年增資兩次,注冊資金增至2個億。
談及各家基金公司紛紛增加注冊資金本的現象,一位基金公司高管表示,一是這些基金公司多數管理規模較小,成立時間多數已有3年了,預計資本金消耗差不多了,可能會需要股東增資,幫助基金公司后續發展;第二是伴隨著增資,部分基金管理人股東結構變更,這些情況主要是股權變更的需求;最后,還有部分管理規模較大的基金公司,原本是不需要增加注冊資本金的,這類的可能是發力新興業務,需要投入資金等。
除了公司管理規模等方面對基金公司運作的影響,2022年的股、債基礎市場波動,缺乏賺錢效應,也讓部分規模較小、成立時間較短的公募基金公司產生了虧損。
Wind數據顯示,截至2022年上半年,披露中報的78家基金管理人總營業收入697.66億元,同比減少5.08%;凈利潤215.06億元,同比減少9%。
在行業整體利潤下滑、行業分化之際,江信基金、南華基金、瑞達基金等多家基金管理人凈利潤出現了半年度的虧損。
“發生虧損的基金公司,一般是管理規模偏小,公司成立時間較短,部分公司發生‘踩雷’事件涉及訴訟等原因,導致了短期的經營困難?!币晃还伎偨浝硐蛴浾弑硎?。
據該公募總經理測算,目前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達到200億元以上,才能做到大體盈虧平衡,由于尾隨傭金、銀行“準入白名單”等現象,公募基金的部分管理費分給了渠道,甚至有的中小公募無法進入渠道“白名單”,基金管理規模難以做大,這對依靠管理規模實現盈利的基金公司,可能就會面臨短期虧損的局面。
而與中小基金公司發展中的“捉襟見肘”不同,2022年中報中,易方達、工銀瑞信、富國、華夏、匯添富、廣發基金的半年度凈利潤已經邁入10億元俱樂部。2021年年報中,更是有23家基金管理人凈利潤超過10個億,公司后續發展的資金實力雄厚。
“基金行業的分化是自然競爭的結果,也是各家基金管理人努力打造自身競爭力的動力?!币晃还蓟鸶吖鼙硎?,當公募基金凈利潤充足,就有了資金去拓展產品條線,開拓銀行、券商、第三方基金銷售渠道,招聘和培養優秀投研人才,完善中后臺系統,為公司長遠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。而如果缺乏資金,就容易造成公司人才流失,渠道建設滯后,形成發展的惡性循環。
“雖然行業發展分化嚴重,但中小基金公司仍有發展機會?!币晃还际袌霾咳耸恳舱J為,近年來資管行業快速發展,公募基金發展速度更是迅速,全行業的規模都出現可觀的增長。中小公司如果可以做到“業績為王”,用長期投資業績增強產品的吸引力,或者在細分領域和行業建立特色化、專業化優勢,同樣可以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占據一席之地。
編輯:艦長